太白楼中国古迹中的翠绿诗篇
太白楼,坐落于济宁市城区古运河北岸,是一处充满历史与文化韵味的名胜古迹。这里曾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与大诗人李白有着不解之缘。在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白与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迁居任城,每天至此饮酒消遣,挥洒文字,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贺兰氏酒楼因李白经常光顾而名声大振,生意兴隆。
自唐咸通二年(861年),吴兴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贺兰氏酒楼观光,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樓記》,从此贺蘭氏酒樓便改為“太白酒樓”而聞名于世。宋、金、元时期均对酒楼依貌整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在重建“太白酒樓”时,以“谪仙”寓意,将原来的建筑移迁于南城墙上,并将“酒”字去掉,命名为“太白樓”。
重建后的太白樓连同台基,共占地40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为两层高的重檐歇山式样,由砖木结构组成,其中二层檐下正中悬挂着楷书阴刻匾额,“太白樓”的字样仿佛在江南春风里轻轻飘扬。而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大厦上方镶嵌的是明代诗人的手笔——一个宏伟无比的石匾,上书:“詩 酒 英豪”,其下的三公画像石则是对文人的最高致敬。
游廊和院内,有《李 白 任 城 廳 壁 記》等碑碣60余块,还有罕见的手书斗字方碑,这些都让人们仿佛能听到远古时代那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脚步踏过这里的声音,而那些留下的文字,更像是他给予我们最深情的一次握手。
1987年的岁月里,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又建立起了一个专属于他的纪念馆,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这片翠绿色的田野,用心聆听那首未曾完结的情歌——中国古迹中的翠绿诗篇——它始终流淌在每一次回忆中,无论时间如何变迁,它都是一道永恒的美丽边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