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并非天天打麻将 奢侈生活是少数
在徐小平的励志书里,留学是一个自我塑造和完善并最终成为精英的过程;在网友的调侃里,留学是家境殷实的高考落榜者换个地方逍遥的途径;在家长的观念里,留学是避开高考“独木桥”,希望儿女得到更好教育的新路……那么,海外留学生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是否真如流言中那样整天生活在中国人的小圈子里,打打麻将混日子?留学是否是他们人生计划的一部分?是否给他们带来了预想的结果?借着伦敦奥运会的机会,重庆晨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留学生,了解他们的留学故事。 个案 小中介1年80单生意 在伦敦市内的一家小写字楼的二楼,29岁的王波(化名)坐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热爱体育并梦想在体育营销行业有一番作为的他,在高中毕业后就直接来到英国学习金融,毕业后他一直留在英国创业,但从事的却是如今名声并不好的留学中介,“毕竟还是生活要紧吧,而且这一行市场足够大。” 据统计,中国已成为全球留学生最大的输出国———去年,中国留学生人数超过30万,其中自费留学的占92%以上,而除了美国以外,英国是留学生们的首选。王波介绍:“我的公司不大,但在2008年以前,一年接到80单生意不成问题。”王波的公司主要负责为中国留学生介绍在英国的学校并帮助准备各种手续,每介绍成功一个学生,他就能从学校方面得到相应的佣金。据王波介绍,2008年之后由于英国移民政策收紧,留学生毕业后留英变得困难,所以这两年生意有所下降,“以前留学生毕业后可以有两年在英国找工作的时间,但今年这项待遇被取消,如果在毕业之前没有找到工作,学生就得直接回国。虽然这两年业务减少,但每年接三、四十单生意还是没问题。” 但即便如此,赴英学习的浪潮仍然带来巨大商机。目前,王波还将业务扩大到了赴英夏令营,带8到12岁的学生来英国进行“旅游+英语”的游学,“基本每年暑假都能接两个团,一个团办两周,收入还算可观”。 难题 英语,首先面临的难题 范琳琳,23岁。文静、小巧,说话轻声细语的她却大胆且坦诚,也是唯一个对重庆晨报记者表示在稿子中可以不用化名的受访者,但她仍然不希望记者拍照。本科在天津商业大学英语系毕业后,范琳琳来到爱丁堡大学就读教育研究生,去年毕业,但她坦言,英语口语交流还是她的最大障碍,“有时接电话时还会出现反应不过来的情况。” 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范琳琳来到英国后的首个课程,就是英语强化班。“虽然大家都是考了才能够来留学,但现在的中介能疏通学校降低分数线,之前想的是反正来了之后在一个英语环境里,肯定学得很快。”但让范琳琳没有想到的是,在英语强化班里基本都是亚洲面孔和中国人,之前想象的“英语环境”并没有出现。“70%以上的留学生都要先来学语言,”王波表示,在自己经手的业务中,一到英国毫无语言问题的学生并不多,“不过这不只是中国才有这种情况,日本和韩国学生英语不好也是出了名的。” 范琳琳还好,毕竟在本科有英语专业的基础,很快就从英语强化班里毕业并进入研究生课程。但她的一些同学就没那么幸运,“我有个山东的同学过不了语言这关,每年都想转学换学校读,但最终还是没有毕业就直接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