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不是炒股海归薪资需理性看待
最近,一则“6年花200万留学,回国只拿几千元底薪”的报道在网络流传。于是“留学成本怎么收回”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但是留学不是炒股,投资的目的难道是为了金钱回报吗?这么认为的人,可能要失望了,留学得到的,不是几个银行里的数字就可以衡量了。
别把自己当股票,也别把留学当理财投资。
海归的就业都很顺利吗?
留学回国就业会面临哪些“不适应”?
来听听海归们自己的声音吧。声音一:工作遍地是,就看你期待什么薪资了
案例一
“感觉工作还是很好找的,今年7月中旬回国,9月开始找工作。向大概四家公司投了简历,就找到了一份外贸方面的工作。”(俄罗斯海归,学习小语种)
关于薪资:自己期待的底薪是6k,实际4k,感觉上落差还是有的。
关于海归回国的优劣势:“在就业上跟国内学生差不多。唯一优势是语言,其他方面不是特别大。”回国找工作才发现,很多企业都把实习经历、资格证书、工作经验等当做参考因素,“像我们在海外,证书这一项就没法跟国内学生比,也欠缺跟社会沟通上的积累。”
案例二
一个月内向16家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投了简历,“到目前,收到了两家外企和一家猎头公司的offer(录取通知),还有两家大型私企本月可以去终面。”
关于海归回国的优劣势:地域、就业城市、所学专业与行业现状、笔试题型等,都会影响海归的就业情况。“还有一些,国内企业笔试面试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提交成绩单年级排名实习经验等。然而,国外很多高校没有这些东西……”
声音二:完了,要变成“海带”了
案例一
9月从英国诺丁汉大学回国——投了四五十家公司(大多都是世界500强或知名互联网公司)——参加笔试的也就20家左右——通过笔试两三家——面试两三家——等消息两家。
关于海归回国的优劣势:面试起点变高了,一起面试的都是国内985和211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但是企业用人明显变少了,对海归的需求也没有特殊对待了。
案例二
“我对校招一点儿都不乐观。”(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毕业)
通过各种渠道投出20多份简历——被拒绝企业十家。
关于海归回国的优劣势:用人单位看求职者的本科和硕士学校,这对于本科学校一般、后期努力的求职者多少有些不公平。
声音三:我要,干自己喜欢的
案例一
利兹大学毕业,备考。“觉得企业好累,想去公立学校当老师。”
“要成为老师,考证只是第一步。如果这次考不下来,以后还会接着考。另外,等到明年3月份时,没准儿我会找找其他工作。”
案例二
“趁着创业的风口努力一把,不想一辈子给别人打工。”(澳洲归国开始创业)如今,“运行状况还不错,现在算是起步了。”
关于海归回国的优劣势:“每个人要的东西不一样,但我认为有一个规律——不管从哪里留学回来,如果是去大城市、大企业、热门行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是必然的。”
观点留学不能太功利,珍惜这段经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留学生群体越来越大,但是海归的成分,却发生了变化,留学归来不再代表着出类拔萃,部分人只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好。再有,许多人出国都是跟风、“镀金”、家长安排,完全没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回国以后周围环境,人际关系都不一样,许多的文化、观念的冲突,会在工作岗位上有断层和隔阂,影响就业。
对于“留学性价比降低了”“如今不值得再留学”的说法,不尽客观。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不能完全用金钱来量化,因为留学带给人的是无形的回报。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人生阅历等等,这些都是投资回报的一部分,教育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绝对不能仅仅凭借工资或者金钱来体现,更长远的是对于留学生人生的长远影响。(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