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生网上的海外单身生活幸福如同白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脉冷暖自知犹如深邃星空中的北极光
在海外单身生活的日子里,情人节这天尤为难以忍受。然而,你可以选择避开繁华街头,那些手持玫瑰花束的情侣们,以及电视和网络上不断播放的情侣告白和幸福秀。你甚至可以关掉手机,隔绝那些“祝福”电话、短信以及促销广告。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加入“反情人节”的派对,与朋友们一起庆祝。
对于在海外单身的朋友们,他们的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享受单身,但期待爱情的到来;一类是因为国内往事而寻求新的环境;还有的一类则是逃离国内对他们身份的刻板印象和相亲压力。在异国他乡,无论你的背景如何,你都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爱情观念随着周围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即使不与外国人交往,也需要了解两种文化之间交流时潜藏于表面的规则。
许多中国朋友会说:“老外太随便了,只要见面就……”,而一些外国朋友也会说:“中国人太随便,上床就……”。然而,在中国,这通常意味着通过眉目传情、暧昧交流、借助聚会见面,然后逐步深入,最终走向婚姻。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化学反应:从心动开始,经历吸引、物理上的感觉,再到严肃关系,最终走向结婚。因此,当你遇到下一个心仪之选,行动之前务必要明确对方可能遵循的是哪个顺序,以免最后失望。
在国内相亲中,“有车有房”、“胸大腿长”似乎是基本要求,但在海外,你很容易看到各种“奇异”的伴侣组合,如年轻与成熟、高矮肥瘦、不同肤色或财富状况不同的配偶,而这些并不被视为障碍。在英国,一对备受争议但最终复婚的夫妻——74岁妻子与32岁丈夫,让人们意识到共同价值观和快乐感受才是选择伴侣时最重要的事项。
正如俗语所言,每个人都能看见幸福,但只有自己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在留学生圈中,因为大家都是同行,所以更容易找到价值观相近的人,比如政治领袖及其伴侣,就像希拉里·克林顿与比尔·克林顿,或马英九与周美青等校友般知根知底。无论这个过程多么艰难,都请珍惜这段独立时光,不管何时遇见,他/她,都要好好地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