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的收获与风景81岁独行侠20年游遍中国美景
在浙江的日出之地,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悄然展开。钱江晚报记者杨静深入探访,一位名叫项马成的80多岁老人,他并未选择安享晚年,而是每天早出晚归,骑行于家乡周边120公里至80公里的距离。
运动与不运动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异。项马成通过20年的坚持证明了这一点。他几乎每天都在外面“游荡”,而他的足迹早已遍及国内各个省份,总行程达到了100多万公里。此外,由于长期锻炼,他体力超越了许多同龄人的水平,这使他成了“闲不住”的典范。
生活中,项马成就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在微信上分享自己的心情状态,并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梦想将来还能骑出国门去,因为他相信“趁着身体还行,就要抓紧去更多的地方”。
退休后,项马成开始了他的独自骑行冒险。在这20年里,他几乎完成了全中国的自行车旅行。最近一次,他从兰溪前往新疆,然后返回兰溪,这次旅程共计8千公里,是一段令人敬佩的人生历练。
尽管家人最初反对,但项马成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他有两本笔记本,每次远征都会带着它们,并且会请当地政府部门、旅店或餐馆在上面盖章,现在这两个笔记本已经盖满数百个章,每一章都是他旅行路上的见证和回忆。
对于使用微信来说,即便是70岁以上的人也不能落伍。这让项马成能够保持联系与亲朋好友,同时也让他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在他的朋友圈中,现在已有三四百号人,他们都对这个勇敢老人的精神所向壮志表示赞赏和羡慕。
作为一个高龄老人的前瞻性规划,让我们深思:虽然今天我们看似健康无恙,但明天的事谁能预料?因此,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珍惜现在,用行动维护良好的身体状态,以便更好地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而对于那些即将步入暮年的朋友们来说,不妨借鉴一下項馬成的一番话:“对自己好一点,因为人生很短;对朋友好一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碰得到。”
此外,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应做好准备,如項馬成那样留下遗体捐献意愿,使得即使命运再给予挑战,也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它。